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|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| 纽贝兰教育学院 | 世界名商评鉴 | 世界名人评鉴 |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| 潜能开发委员会 |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
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
 ◆ 相关新闻列表
 美国:医保改革将使270...  [1425]
 节省开销 美国大学师资外...  [1524]
 UPS收购TNT或导致两...  [741]
 专家详解美国大选中国元素...  [712]
 俄罗斯国家公务员七成是女...  [1305]
 中美年轻人创业环境差异大...  [2702]
 纽约时报:NBA正在逐渐...  [1887]
 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...  [1056]
 美国联邦允许各州自行决定...  [1477]
 美国:申请救济数再减美就...  [1130]
 调查:美国青年选择先立业...  [3446]
 经合组织报告显示美收入不...  [3089]
 “用工荒”蔓延到全球50...  [2214]
 美国:今年8成上班族不奢...  [902]
 11月华尔街薪酬寒流来袭  [743]
 苹果公司网罗网络技术专才  [1067]
 美利坚航空公司母公司AM...  [1431]
 诺基亚西门子计划全球裁员...  [986]
 美跨国公司国内雇员减少 ...  [2778]
 福特汽车CEO:未来两年...  [1408]
 在赞比亚的中资公司NCF...  [409]
中"千人计划"引进海外人才2263名 带动人才工程2778项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     编辑:IEAU新闻中心     时间:8/10/2012      点击次数:3442

人数+地域 规模突破

截至2012年7月25日,“千人计划”已分7批引进了226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。“3年来,‘千人计划’所引进的相当于正教授级别的国外高层次人才数量,已超过此前30年引进的总和。”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说。


“千人计划”是2008年中组部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,颁布实施的中国最高级别的人才计划,拟用5到10年的时间,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。但计划仅实施3年,便提前完成预定目标。


此外,“千人计划”不仅获得人数上的突破,还带动地方引才项目的实施,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引才格局。“不少中国官员都意识到,中国现在的大楼已经盖得很好了,但光有硬件,没有软件不行。”王辉耀认为,“千人计划”最明显的成效是提升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意识。


从北京“海聚工程”、江苏“海鸥计划”到广东“珠江人才计划”,全国除西藏外,有31个省区市和35个行业系统结合自身实际,启动了2778项人才工程;各省、区、市,地市以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超过2万名。


正是从中央到地方对海外人才的重视和海外引才的实践,促使“千人计划”在短短3年内,就实现人员规模大、辐射地域广的双丰收。


科研+产业 内容突破


“如今,各位‘千人计划’专家取得了一些杰出成果,在短短3年时间内,使得‘千人计划’变成一个品牌。”“千人计划”第一批溯及既往入选者、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感慨道。作为一个实施了3年的国家品牌,“千人计划”在推进科研发展、促进产业振兴和加快相关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。


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晓漫曾直言,“千人计划”吸引了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回流。专家们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科研成果,推动了我国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发展。据统计,创新类“千人计划”专家3年内共申请专利1245项,承担实施科研项目2886项,发表重要文章和专著4416篇(部)。


“千人计划”专家通过加入中央企业或者团队合作自主创业,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改革的生力军。截至目前,“千人计划”专家创办企业共445家,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71亿元。


科研、教育和人才工作体制的革新是“千人计划”实施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变化。“千人计划”专家熟悉国际通行的技术开发规范和科研管理理念,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模式,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体制的改革创新。


范围+深度 机制突破


在引才初见成效后,“千人计划”有了新的动向。在今年6月27日召开的第五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论坛上,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表示,下一步会加大引才力度,将规模扩大至万人,重点也将逐步放在吸引外国专家上。


这样的新变化得到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支持。


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博士李霖,在美国生活17年后回国创业。他表示,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回国发展,而如今像自己这样在国外生活十几年后回国发展的人越来越多,中国实施的引才计划给予创业者很多帮助。


美籍华人德瑞克在得知“千人计划”将逐步向外国专家倾斜后显得非常高兴。在他看来,“千人计划”向外国专家倾斜后,将有效解决外籍华人来华创业中遇到的“身份”问题。


我国的人才战略也随规模上的拓展进入深化阶段。“千人计划”近年来相继增加了“青年千人计划”、“外专千人计划”等项目,政策越来越具体,形成了吸引人才回国的整体氛围。


广度与深度并重的引才趋势将为我国引进更多的行业领军人才,但如何为这些人才打造配套的科研环境,仍是我国引才战略面临的挑战。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也愈发激烈,欧美国家也提出了引才政策。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的引才政策,才能打好这场引才突破战。


 
Copyright(C)2010-2050 ©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